FTX 倒台打擊的只是投機交易者信心

加密貨幣真的沒有價值嗎?

FTX 倒台打擊的只是投機交易者的信心,但是加強了堅持打造去中心化應用業者的信心。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日,第二大中心化交易所遭遇用戶擠兌,產生接近 80 億美金的流動性缺口,創始人SBF 宣稱已進行破產程序,引發市場恐慌情緒。但在社交媒體上,以太坊(Ethereum)、 波卡(Polkadot)等公鍊代幣持有者普遍處於樂觀情緒,無不認為加密貨幣及 Web3 產業將正向發展。因為這代表豪華 VC 團孵化中心化公鍊(例如 Solana )上交易所割韭菜模式玩不動了,資本將流向更該去的地方。整體產業將回歸到打造更好的應用吸引使用者的敘事模式,追求代幣(Token)在金融應用外的真正使用價值。

Figure 1: Polkdaot 創辦人 Gavin Wood 對此事的評價

Figure 1: Polkdaot 創辦人 Gavin Wood 對此事的評價

公鏈 Solana 向來以高處理效率同時又能維持低成本的優勢,過往被冠上「以太坊殺手」的美名,但今年以來當機/網路中斷事件頻傳,其去中心化程度一直以來也備受詬病。隨著背後與它千絲萬縷的 FTX 破產,以及 SBF 挪用數十億美元的客戶資金資助 SBF 另一家公司 Alameda Research 喪失行業信譽。該公鍊基本上已宣告死亡。

為求指涉精準,本文將 Web3 此一營銷用詞定義為 Web on blockchain ,意味在傳統雲端服務架構上,採用區塊鏈技術部分取代,獲得資料永久性,更流暢的支付、清算,與權限控管方式、降低應用(無論 DeFi 或是當前的 Web 應用)的組合、整合門檻,以及解決傳統司法程序無法處理的跨境消費者爭議。

Web on blochcian 相較於傳統的技數架構優勢在於原生數位支付功能,能去除不同數位服務的儲值點數的壁壘,做到不同數位服務商持有的數位資產的自由匯兌,以及更方便的應用組合方式。例如, 軟體上的消費者忠誠點數做到自由販賣,雖說此類需求不為應用提供商所喜,但卻是消費者常年希望的。尤其在雲端基礎建設尤為重要,在雲端建設導入加密貨幣作為清算機制,優點是使用雲端服務可以透過 DAO 方式輕易地將團體帳跟個人帳區分開來。這並非什麼新需求,雲端平台工程師(DevOps Engineer)本來就經常需要使用密碼與私鑰(加密錢包可看成能夠記帳的私鑰)管理雲端服務,區分個人與公司之間的權限與報帳勾稽是件相當繁瑣的行政事務。

10 月 19 日,37signal 共同創辦人兼 David Hansson 發佈一則文章,聲稱由於公有雲承諾的降低運營成本的收益在大型服務上並不能兌現,且價格昂貴(AWS 有 30% 利潤率),再加上自建私有雲在現今已相對簡單,因此將轉向自建私有雲。ICP(The Internet Computer)對 Web on blockchain 的願景描繪也許是雲端產業的未來,只是研發及推廣過於耗時,若無硬體廠配合,難成大局。然而隨著 37signal 開出從公有雲移轉到私有雲的第一槍,產業採購方向或將會轉換,未來可望看到臺灣伺服器 OEM/ODM 廠佈局,向 AWS 發起挑戰,爭搶大餅。

若然內政部修法將《人民團體法》給予 DAO 適法性,對吸引國外資金投資雲端基礎建設產業極其有利。不久前,香港監管機構已著手探索智能合約以及 DAO 的適法性,試圖挑戰新加坡的加密貨幣金融中心地位。本次 FTX 暴雷,讓人疑惑香港是否調整態度,在監管方向更加收縮。據悉,香港監管方將維持原先態度,此次爆雷更加增強對香港對其堅持四年的監管框架信心,未來可望適度放寬,探索 DAO、NFT 等創新應用。作為曾經的加密貨幣中心,香港監管架構此次的方向值得臺灣借鏡。

updatedupdated2023-03-192023-03-19